欧阳明高:5年后看好这4项技术

时间:2025-09-17 来源:首页=新宝GG注册=登录平台

  全固态电池、车身钙钛矿技术、光伏闪充、车网互动四大技术将迎来大规模应用。全固态电池可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,当前仍需突破关键核心科学问题;

  随着技术发展与产业需求变化,新能源革命进入2.0融合发展阶段。在四大协同式智慧能源系统方面,交通领域推进车-能-路-云一体化,电力领域构建源-网-荷-储一体化,工业领域打造光-储-氢-热一体化的零碳园区,建筑领域发展光-储-直-柔一体化,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。

  而三大共性关键集成技术则为融合发展提供支撑,氢能与绿氢储能适用于火电厂燃煤替代等长周期储能场景,储能与电池储能多用于电化学储能电站等中周期储能需求,智能与智慧储能则在车网互动等短周期储能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  欧阳明高指出,现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已面临新的转折点。电力市场改革持续深化,已经成为当前市场化机遇最大的领域,也为新能源产业从1.0向2.0跨越注入强劲动力。

  车网互动的出现,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想方案。通过双向充电桩,电动汽车在停止运行时可与电网联接,在能源互联网的调控下,实现“低谷充电、高峰放电”,精准实现“削峰填谷”。中午光伏发电过剩时,电动汽车吸收多余电能;傍晚用电高峰且光伏缺位时,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,有效平抑电网负荷波动,保障电网稳定运行。

  更重要的是,车网互动为电动汽车用户和产业开辟了全新的价值空间。当前,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,企业多聚焦于成本控制,却忽视了车网互动蕴含的巨大价值。对此,欧阳明高列举了数据进行阐述,以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例,其衰减至70%时可满充满放3000次,日历寿命达10-15年。按单次续航500公里计算,500次循环即可满足家用轿车10-15年行驶25万公里的需求,意味着电池尚有2500次循环的富余容量。若按70千瓦时电池包计算,最大可储能近15万度电。以南方地区5毛钱的峰谷电价差计算,用户通过车网互动可获得7.5-8万元收益,这一收益甚至接近部分轿车的价格,让电动汽车从“消费品”转变为“赚钱工具”成为可能。

  2025年,国家四部委已在上海等全国9个城市启动城市级车网互动示范工程,标志着车网互动从概念走向实践。用户、企业、地方政府可共同参与构建能源互联网平台,实现三方共赢,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市场发展。除了与电网互动的V2G模式,车网互动还衍生出V2H(家庭备用电源)、V2B(楼宇供电)、V2mG(局域微网供电)等多种应用场景,覆盖家庭、楼宇、微网等不同层面,应用前景广阔。

  析锂是导致电池起火事故和循环衰减的主要诱因。当充电速度过快时,电池负极电位过低,锂离子会析出形成锂金属枝晶,不仅浪费活性锂,还可能引发内短路。在传统充电模式下,电池要么充电要么放电,放电过程不受控,难以精准检测析锂情况。而车网互动的双向充放电特性,为析锂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——通过双向充电桩施加主动电流激励,增加了控制变量,可大幅提升析锂检测精度,及时发现并规避析锂风险。

  在低温工况下,也有针对性策略。低温是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,会导致电池动力性下降、寿命衰减加速。通过双向脉冲加热,可在车辆启动前将电池加热至适宜温度;若在调频过程中电池温度降低,还可通过外部加热装置进一步控温,同时兼顾冷却与加热功能,大幅提升电池在寒冷环境下的性能与寿命。

  欧阳明高认为,今年只是车网互动发展一个起点,2030年后其将逐步成为中国分布式储能的重要载体。

  根据预测,到2050年,电动汽车保有量至少有3.5亿辆,将近240亿度电,相当于目前中国每天电量的总消耗。欧阳明高表示,其中只要有一半可以使用,至少就有100亿度电可以使用,这就构成最大的短时储能。另外一部分依靠电池储能,中国目前电池储能是2亿千瓦时,2030年大概是9亿千瓦时,最终可能是20亿千瓦时。未来,电动车和储能电池会占到储能的主体部分。

  在此背景下,电动汽车的环保属性与能效优势将进一步凸显。当绿电成为电力消费主体,电动汽车将成为真正的新能源汽车,且能效遥遥领先。从总效率来看,电动汽车可达77%,氢能汽车为33%,而采用电合成柴油、汽油的内燃机汽车仅为16%。更高的能效意味着更低的使用成本,再叠加车网互动带来的收益,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将大幅提升。

  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



上一篇:山河智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
下一篇:泰达共识2025|聚焦硬核科技、提升体系效能